第(1/3)页 由于受到楚河的启发。 从他手上流传出来的食谱方子。 一时间大唐全国各地纷纷流行起了‘炸蝗虫’这道小吃。 为了填饱肚子,老百姓们还自行加入当地的风俗。 蝗虫的吃法各种各样,花样穷出不断! 本来一开始由官府们号召百姓们抓捕蝗虫。 后来吃蝗食太过于风靡了。 于是各地闹蝗灾的百姓们不用官府组织了。 天不亮就纷纷自发去抓捕蝗虫,百姓们浩浩荡荡地奔赴四方。 “这蝗虫炸起来真香啊!” “味道好极了。” “妹头,是那位叫做楚河的人让我们吃饱肚子。” “你要记住他的名字。” 不少人都在感激着他的恩惠,口口相传着。 只要有吃的,大家就不怕饿死了! 半个月之后。 大唐各地传出喜讯捷报。 皆说蝗虫均已抓捕得所剩无几,不足为患。 居然以这种方式度过了灾难…… 看到各地传递的奏折消息之后。 李二欣喜若狂! 原本沉重的负担压力,总算是释放了许多。 他不由地松了口气。 只是某些地方被蝗灾破坏严重,大部分庄稼颗粒无收。 彼时正是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。 虽然有了楚河培育的红薯。 在长安周边的城池也陆续种上了。 但是,对于灾民来说眼下的饥饱才是重中之重。 果不其然。 在早朝上,年迈的工部尚书就站出列发言道。 “启禀陛下,昔日蝗灾泛滥的城池,虽说渡过了困难之期。” “可是那些被蝗虫啃食的田地,粮食所剩无几。” “所幸有了楚大人的红薯运往灾区应急,如今灾区家家户户的百姓们种上了红薯。” “只是还需要时间培育出土。” 李二陛下坐在龙椅之上眉头微蹙,单手抚须道, “诸位爱卿,可有良计?” 这时房玄龄半步出列,作礼沉声道, “启禀陛下,老臣建议在各地灾区减免赋税,毕竟民生乃国家之根本。” 朝中有不少心怀天下的大臣们纷纷出列附和。 “臣附议。” “臣附议。”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:“准奏!” “传朕命令,今年闹蝗灾的地区免三年赋税!” 语气顿了顿又继续道:“另,大唐所有地区皆种植红薯,以国食为称。” “可是陛下,这红薯种子数量本就不多……” 老工部尚书欲言又止道。 听到这话,李二也是不由地微微皱眉。 他知道红薯亩产量很高,但是要收购那么多幼苗。 估计国库要出不少血啊! 沉思片刻之后。 李二当众位臣子的面,声音洪亮地说道, “即日起,将楚尉所种的红薯幼苗统统购下。” “陛下,这对国库消耗是……”有人想提出异议。 第(1/3)页